汤崇雁,女,43岁,家住苏州工业园区琼姬墩社区。出生上海的她与来自英国的John因爱结缘,组建了一个幸福的跨国家庭,并育有一双儿女。在社区,提起汤崇雁,无人不晓。她被居民亲切地称为“汤大姐”。
汤崇雁全家合影
“汤大姐”有着一副热心肠,哪里有需要,哪里就有她的身影。2000年就与慈善结缘的她长期开展捐资助学、扶贫救弱活动。在她的帮助下,贵州山区女孩刘燕芝成为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。
一次,汤崇雁从网络上看到一段视频,视频中的女孩刘燕芝来自贵州山区,出生后就被亲生父母抛弃,后被一对无儿无女的夫妇收养。但养父母也先后去世,留下孤身一人的刘燕芝。当视频中的刘燕芝发出“我不想去打工,我要努力学习”的呼声后,汤崇雁就决定要联系到这个女孩,资助她完成学业梦。
之后,汤崇雁与丈夫John又一道前往贵州,穿越泥泞小道和崎岖山路,实地走访贫困生家庭,并当场确定捐助3名贫困学生。
14年来,汤崇雁的爱心资助从苏州到贵州,再到云南、四川、山东等地,从未间断。
如今,汤崇雁还借助方便快捷的网络社交平台——微信,发起了“微信公益”,助力爱心传递。从一个人默默做慈善,到朋友们积极响应,汤崇雁的慈善之路越走越宽。她在微信上有一个群聊组,已有100名好友,其中大多是“妈妈”。她给这个组取名“苏州爱心妈妈团”。利用这个平台,汤崇雁为助人者与受助者搭建起了一座爱心桥梁。
前不久,在汤崇雁的牵线搭桥下,苏州德威英国国际学校为陕西省户县余下镇三所小学捐赠了55420元,用于学校多媒体教室的建设,成功为当地引进了先进的教学设备。
汤崇雁的慈善之路并不孤单,因为全家人都陪着她一起向前。丈夫John始终用博大的胸怀、无私的爱心包容帮助着妻子汤崇雁。每次汤崇雁要去贵州、山东等地实地走访贫困家庭时,John都要抽时间陪她前往;在苏州,汤崇雁要去市慈善总会送定向捐助款,John就当她的司机,将她安全送达;当汤崇雁为贫困家庭的捐款金额犯愁时,John 也会自掏腰包,赞助一笔。今年,John还和汤崇雁“双双”去北京外专局考试取得“TEFL”教师证,为了能到苏州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英文支教,将纯正的英语口语传授给学生。
言传身教之下,汤崇雁的女儿汤燕妮、儿子汤杰克现在也是她慈善路上最忠实的拥护者。他们常常会拿出自己的零用钱或奖学金来帮助困难的人。从2010年起,汤崇雁一家在苏州市慈善总会设立了四个人冠名爱心基金。
除此之外,汤崇雁全家还经常参加社区慈善晚会、德威学校晚宴、福利院六一演出等类义演活动。
汤崇雁觉得,爱心是一盏灯,照亮别人,也照亮自己。如果每个人都愿意贡献一点力量出来,那么这个社会贫穷就会少一点,苦难就会少一点,“正能量”就会多一些,社会就会更文明与和谐。
通讯员 傅萱
《姑苏晚报》2015年3月3日